i
第53屆香港藝術節 .精選
2024.12.18

《海底兩萬里》人偶合一|暗中作樂|活現海底奇想

撰文 / 陳詠恩

法國著名科幻小說《海底兩萬里》可謂陪着法國人成長,連早前巴黎奧運開幕禮也向儒勒·凡爾納的這本名著致敬。法蘭西喜劇院同樣熱愛此作,還巧妙地運用「黑光劇場」與戲偶,把它改編成同名劇作。儘管舞台上沒有水,觀眾仍猶如置身海底。

原著《海底兩萬里》於1870年出版,而華莉里.萊索爾和來自法蘭西喜劇院的導演克里斯蒂安·埃克則在2015年將之改編為法語劇作。故事講述海洋生物教授與其僕人和一位捕鯨人意外墮海,由神秘潛水艇「鸚鵡螺號」的船長尼摩救起後,被逼跟隨這艘被世人誤會是巨型海怪的潛水艇,開展海底冒險之旅。

全劇都在海底船艙內發生,透過船艙大窗,觀眾與角色一同窺探漆黑海底,偶遇巨型章魚、成群的發光水母、亮出利齒的燈籠魚等奇異的海底生物。牠們以不同角度現身,有時正面衝來,有時側身游過,甚至會襲擊潛水艇。

導演萊索爾解構幕後秘密,這些戲偶其實由演員縱控,演員不只要在台前演出,還要到後台飾演戲偶。他們要穿上全黑薄紗衣和手套,把雙手套進戲偶內操控,或露出部分肢體來飾演半人半偶的奇怪生物,過程中須極其嚴謹地控制身體節奏。「他們能在全黑的環境下,數秒內更換好服裝和戲偶,這是技術人員和服裝團隊努力的成果。」

而導演埃克一直對偶戲非常着迷,「在形體表達上,我們可以把極限推至多盡?這項研究一直吸引着我。」他認為戲偶可以延伸演員的身體,是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表演工具,只要運用極輕便的戲偶,就能實現一般人體無法做到的速度和肢體效果。在劇中,魚類總是隨機地游動,時快時慢,當演員親身穿上戲偶時,魚的動作能激發演員的演繹。

他回想第一次套上戲偶排練時,演員很快便為各種魚類賦予個性,在全黑空間中演出的不安感瞬間消除,過程出乎其意料,「我想把戲偶變成真實角色。在這部劇中,每個人都處於一個非常獨特的宇宙——人類與動物並存的宇宙。」

他們當年的演出榮獲法國劇場界最高殊榮——莫里哀戲劇獎的最佳視覺及音響設計獎,最近更受香港藝術節委約,與內地創作團隊合作,由內地演員演出,於2025年於藝術節首演別具東方色彩的普通話版本。
(本文部分訪問內容節錄自2015年老哥倫比劇院傳播與出版部主管尚塔兒.雨羅的採訪,經香港藝術節編輯部整理)

賽馬會藝貫中西系列:《海底兩萬里》
日期:2025年3月20-23日
地點: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大劇院

下一篇的ID :《海底兩萬里》人偶合一|暗中作樂|活現海底奇想
列表關閉

贊助鳴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