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
第52届香港艺术节
2023.12.26

专访罗伯特.利柏殊 日本文乐人偶启发 演绎少年成长苦恼

撰文 / 耿一伟

编按:

有剧场魔法师称号的导演罗伯特.利柏殊在2019年首度来到香港艺术节,演出独脚戏《887》时曾指出,「剧场或是最能承载集体回忆的表达方式」。 2024年,他将采用日本净琉璃人偶与神乎其技的舞台设计,带来另一出私密记忆之作《库维尔1975:青春浪潮》。他接受了台湾戏剧学者教授耿一伟专访,透露不可磨灭的少年成长印记,如何引发共鸣。

Q:耿一伟

A:罗伯特.利柏殊

Q:独脚戏《捕月》是关于你的哥哥,独脚戏《887》是关于你的父亲,那么《库》这出独脚戏是否反映你跟你家庭的某些面向?

 A:我在创作这出戏时比较抽离自己的家庭。这出戏更多聚焦在角色间的爱与信任,以及年轻的自我:不只是关于我们的父母或家庭,而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更在意的、外在的世界,比如初恋、失恋、性别认同的情结。相较于儿童时期,其实青少年活得更为黑暗,所以我会说,这出戏正是关于家庭间的爱与信任。

Q:整出戏的舞台设计看来相当复杂,创作过程是如何发展的?

 A:这出戏的舞台设计的确很复杂。不过在很早期的排练阶段,我们先利用简单材料做成原型舞台设计,玩了很多可能性,尝试不同的视角,当然,《库》还运用了偶戏,我们试图创造了类似某种偶戏舞台的视觉效果,但是这个空间又必须同时呈现为七十年代的典型魁北克郊区公寓。这确实是很复杂,不过在后来用木材做成真正的舞台前,我们用了很多纸箱来玩,所以经历很多阶段才发展成后来的舞台设计。舞台设计在我戏中往往扮演很重要的角色。

Q:在你其他的作品中,像是《捕月》或《太田川的七条支流》都曾运用一些偶戏的元素。不过《库》的表演主要采用了日本净琉璃启发的偶戏技巧。你为何会挑选偶戏呢?

 A:的确,在《库》用了不是纯粹的净琉璃,而是挪用了这种表演模式,让三个黑衣人(操偶师)来操纵人偶。偶戏在这出戏之所以会扮演重要角色,是因为独脚戏是非常私密的,但我希望身边可以有其他人物围绕;另一个原因是,如果要我扮演青少年以及他们的欲望,在舞台现场有一定难度。因为要让真正的青少年上舞台演这些是很难的,比如彼此碰触或是自慰等。但是偶戏可以做很多事,要呈现青少年对自己身体或别人身体的探索,就很容易表现,偶戏在一出谈论青少年的戏里,是比较适合的工具。

Q:你的独脚戏总是处理「记忆」的主题。你觉得「记忆」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性为何?

A:的确,记忆对我来说非常重要。想想这个世界所面对的问题,不论是国际间或在某个国内,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记忆,现在的世界到处充满战争与贫穷,而类似的事情不久之前才发生,但这些可怕的后果,我们都不记得了。这些可能都是发生在上一代,在二十、三十或四十年前才发生过。历史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教训,所以回忆很重要的功能是提醒人们:过去发生了什么事?过去的样貌到底为何?结局是好或坏?年轻世代对历史没有兴趣,他们没有任何记忆。所以我认为,艺术家必须成为历史的提醒者。

Q:相较于电影或书本,剧场在处理记忆的议题时,有任何优势吗?

 A:很多媒体都可作为很好的沟通工具。但是剧场是一种交融(Communion),剧场让大家聚集在一个房间。如果你跟大家处在电影院里,电影不会因为观众多寡而所有改变,而观众也没办法影响银幕上的演出,但在剧场里观众可以影响舞台发生的事。因此,每一次的表演都是独一无二。这是基于当下你是谁,还有你是什么时候处于怎样的空间里,当我站在舞台上,我就跟过去两或三年前开始创作这出戏的那个我不一样,而在台下看我的人也有所不同。剧场的重要性,就是故事是在这里、在现在、在这个特殊时刻被诉说。相较于其他说故事的形式,剧场的沟通是非常不一样的,是一种交融。

Q:在《库》中,舞台上不只有一位演员,还有其他操偶师。您觉得这样的表演还可以叫独脚戏吗?还是改变了独脚戏的定义呢?

A:我觉得即使台上有木偶师或人偶,这出戏还是可以被称为独脚戏(Solo Show),因为Solo意味着孤独(Solitude),而这出戏是谈孤独的状态,即使舞台上还有其他木偶师与技术人员,但演员还是孤单的,而这出戏要表达的是关于与众不同的感受,感觉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,而这对我来说才是独脚戏的意思。

(对谈内容原载于2023年3月2日www.elle.com/tw,并经《阅艺》编辑)

罗伯特.利柏殊 x 机器神《库维尔1975:青春浪潮》

日期:2024年3月14至16日

地点: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

详情:https://www.hk.artsfestival.org/sc/programme/Robert_Lepage_Ex_Machina?

列表关闭

赞助鸣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