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
第51屆香港藝術節
2023.03.13

《第一步》邀请观众担当舞者 戴上耳机从未知中伸手探步

撰文 / 黃子翔

来自法国的食蚁兽沉浸式艺术工作室,与担当戏剧构作、广东话改编联合导演的郑得恩、副编舞廖月敏等香港艺术家一起创作《第一步》。这是一场结合舞蹈与沉浸式互动体验的崭新演出,二十四位参与观众在台上,戴着耳机,听取指令,与五位专业舞者一起展开各种动作,让二百多个座位观众欣赏一场不一样的剧场演出。

真实的情绪

对本地受众以至参与者而言,是名副其实的「第一步」,也是一场跨地域合作,当中的文化差异、语言不同、操作困难、素人参与、期待落差等等,构成演出难度之大,可想而知,郑得恩不得不承认:「超大挑战!」

这当然不是一般的素人演出。 郑得恩解释:「坊间的素人演出,无论有多『素』,他们也有一定程度的训练,然后上台,他们知道自己要做甚麽,而且愿意,即使被邀请,但拥有主动权。」但《第一步》的参与观众,则是买票进场,他们不知道自己将会接受甚么、做些甚么,「就像买了票去主题乐园,然而却不知道这是否一个『乐园』。」所以参与者的情绪、身体是真实的,无论演出好不好看,都是真实的,「就算我们假设失败,他们的反应都是真实的。」

与郑得恩合作多年的廖月敏,笑言最初接触这个项目时,觉得很特别,概念有趣,「这不是一般的舞蹈演出,更像是身体移动,有自发性的成份,较感受性、体验性。观众不仅可以参与,也可作座上客。」正因为项目有趣、具挑战性,吸引她参与其中。廖月敏于新加坡出生及成长,早年来港修读香港演艺学院现代舞系,至今居港逾十年,拥有多元文化及成长背景。于两地合作的《第一步》担当副编舞,她的工作便是宏观整个画面,处理和调动专业舞者和二十四位参与观众的身体动作等细节,就连音乐、灯光,都要兼顾,「我首先不会称之为『跳舞』,事实上舞蹈的定义很模糊,『行行企企』算不算?转两、三圈才算是?」所以参与观众不必担心懂不懂跳舞,「男女老少都做得到。」

郑得恩是一位多媒介艺术家,创作范畴涉猎流动影像、装置、舞蹈、剧场、策展、表演及活动等等,这次参与《第一步》的创作,他首先要做大量资料搜集、文本分析等工夫,然后提炼精粹和动机,并设计一个让大家沟通的框架,互相聆听。

他另一重要工作,是把来自法文指令的英文翻译及改编至中文,加以润饰,让参与者聆听指示后作反应。 尽管他早年获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创意书写硕士,对语言、语感等触觉敏锐,但谈到指令的传达,亦苦笑说甚有难度,他们会做到清晰,但这跟精准不一样,「譬如『举手』,如果大家举手的高度不协调,那会不会好看? 但换另一角度去看,如果一切协调,都可以很难看。另外,怎样令他们接受指令,但不是一个『机械人』?」至于参与者会否来不及去听、理解不了内容,甚至拒绝做出动作?这些全是他们需要处理的事情。「的确有许多不确定性,所以每场演出都不同。」

但廖月敏强调,这场演出之美丽,就是这些「不确定性」,而作为座位观众,能够旁观不同参与者的个性,也很有趣,「看到参与者踏出第一步,彷佛看着他们成长,会很为他们骄傲。」郑得恩说,《第一步》是一场很纯粹的剧场体验,令参与者知道身体是属于自己的,而且可以动起来,「就算失败,至少这是属于你自己的经验。」

赛马会创艺科媒系列:《第一步》

详情:https://www.hk.artsfestival.org/sc/programme/firststeps

 

第51届香港艺术节

列表关闭

赞助鸣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