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
第51屆香港藝術節
2023.02.14

名畫神還原 假的真不了? 柏林劇團《名畫詐騙師》舞台上耍騙術

撰文 / Richard Lord

實驗劇場《名畫詐騙師》講述騙盡眾生的「偽」術大師故事。劇作詰問:我們何以如此重視真實?

海爾特·揚·揚森是史上最厲害的詐騙「偽」術家之一, 他的經歷離奇得難以置信。他一直無痕模仿畢加索、克林姆、米羅、高克多、馬蒂斯、杜菲和梵高等眾多大師的風格,贋品充真品,累積賣得數百萬歐元!《名畫詐騙師》將在舞台上拆解其數十年仿製賣「偽」生涯。

比利時實驗劇團柏林劇團,作品《名畫詐騙師》於2023年香港藝術節作亞洲首演。劇團名字源於創辦人的「城市系列」作品最後一部,也標誌另一組作品的開端。劇團向來以實驗味濃得瘋狂的作品聞名,常把不同媒體共冶一爐,驚喜處處。

反思現實當下

柏林劇團的《名畫詐騙師》舞台效果饒富創意。觀眾會看見「揚森」在牆前訴說自己的故事,牆上畫作最終變成數碼投影,投影有時在佈景前消失,變成他的工作室縮影(他在法國擁有一座城堡,於城堡中為仿冒的每位藝術家各設一個工作室)。那是他大顯仿製身手之地。揚森的一件作品曾在表演台上拍賣,迄今最高成交價為3,600歐元(折合28,100港元)。

這個劇場表演提出疑問:我們對真實、原創有多重視?正如揚森所言,如果他的複製品與大師原作根本沒差別,而買家又非常滿意,到底有何問題?這點在他被捕後算是得到印證。警方呼籲被揚森欺騙的人站出來指證他,結果沒有人這樣做,一個也沒有。

「才沒有人想證實家裏那幅畫作可能是仿品呢。」伊夫·狄格拉斯說。狄格拉斯是柏林劇團的聯合創辦人兼藝術總監,他還會於劇場中亮相,除了介紹演出,也間歇出場訪問揚森。

觀眾樂於被騙

但是,騙徒之言本來就不可信,所以觀眾要判斷他所說的話有多少為真。揚森不諱言:「有時大家是享受被欺騙的。」

表演於2018年踏台板。那時的宣傳活動相當大膽,當中的細節也編織到劇情之中。柏林劇團向一位荷蘭作家發送一封匿名信,聲稱畢加索名作《小丑頭》(1971),也即2012年從鹿特丹「藝術廳」博物館被盜的七件知名藝術品之一,埋在羅馬尼亞東部一棵樹下。作品最後給發現是揚森所繪的贋品。

狄格拉斯補充說那次宣傳噱頭比預期還要好,「發現畫作的女士拍攝了影片並把片段傳送到荷蘭國家新聞。廿四小時內,二十個國家紛紛報道事件,而且用上完全相同的文字。所以說,其實人人都喜歡複製、複製、複製。」

自學成才的大師

柏林劇團在劇作《也許所有龍》中首次邀請揚森參與成為一角。三十名觀眾坐在熒幕前,他們每人都從三十個真實事主中,了解其中五人的非凡經歷。狄格拉斯為偽造大師主題搜集資料,苦思如何能聯繫上一位,皆因許多頂級仿造者從未曝光。後來,狄格拉斯在報紙上讀到揚森的事。

「揚森與其他偽造大師不同,他被抓了,他的事蹟給公諸於世。他近乎準確掌握十八位大師的畫風——重點是他完全自學成才。」

那次演出後,他意識到還可再與揚森合作。他的角色仍有後續。

「我思考的是虛構與紀實。柏林劇團的演出本來偏重紀實,但與海爾特·揚初次會面後,我想通了,我們試圖把虛構與紀實結合。只要你不知作品是贗品,問題就不存在。試想像你在博物館欣賞一幅畫作, 有人在你耳邊說:『這是假畫』,一切都貶值了。我們的文化普遍認為「翻版」價值低。海爾特·揚扭轉了所謂『真』的意念,把其價值轉化。」

柏林劇團《名畫詐騙師》

詳情:https://www.hk.artsfestival.org/tc/programme/berlin_true_copy

列表關閉

贊助鳴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