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
第51屆香港藝術節
2023.02.07

知名管風琴演奏家林芍彬專訪 當管風琴遇上銅管樂

撰文 / 高苡琳

以往專為管風琴與銅管樂所寫的樂譜不多, 故觀眾鮮見這兩類樂手同台演出,但在今屆香港藝術節《當風琴與號角響起——林芍彬與港樂銅管五重奏》,觀眾便有機會觀賞這兩大樂器聯袂。林芍彬是知名管風琴演奏家,亦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音樂總監。她與港樂銅管五重奏將帶領觀眾開展一趟跨越時間的音樂之旅,呈獻多位作曲家的樂章,相信不論老少,音樂愛好者必感共鳴。

是次節目選曲範圍廣泛, 涵蓋巴羅克時期、文藝復興時期和現代作品。你們當時是怎樣構思如此多元的節目呢?

林:當大家想到銅管樂或管風琴,通常會聯想到較為嚴肅、響亮、強烈的音樂。故此,我們這次演出的初衷之一,就是希望包羅不同風格、時代的樂曲,以展現這些樂器的眾多面向。譬如在韓德爾的《布穀鳥與夜鶯》中,你可聽到管風琴模仿布穀鳥的叫聲,而銅管五重奏則取代原來的管弦樂團伴奏。我們希望深入探索音樂的可能性,並向觀眾介紹這些親切的樂曲。

你可以分享更多與港樂銅管五重奏的合作經歷嗎?

林: 對表演者或觀眾來說,這都是新的體驗。銅管樂手與管風琴手合作並不常見,因為專門為管風琴和銅管樂譜曲的作曲家,為數甚少,所以這次我們特別強調漢普頓、賓卡漢和夏普的樂曲。

我們採用每首樂曲所屬時代的技巧來演奏,根據歷史時代背景,為音樂帶來最佳演繹。例如,早期音樂的音符較為粒粒分明,我們沿襲這種風格,演奏時減少連奏。觀眾或會期待聽到樂器響亮的音色,連珠炮發,而對這場演奏感到意外。

韓德爾《皇家煙火音樂》的序曲是由你的學生李梓諾所編,可以說說這次的合作緣由嗎?

林:梓諾是我在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,曾受全面的音樂訓練。他在學時已贏取不少音樂比賽,才華洋溢,尤其愛好作曲和改編樂譜。我一直希望邀請他客串參與本地的音樂製作。管風琴是最為複雜的樂器之一,由手鍵盤、腳鍵盤和音栓等諸多部分組成。梓諾是管風琴手,通曉樂器的運作原理,又有改編樂譜的經驗,故此改編韓德爾序曲的管弦樂伴奏,他是最佳人選。

你最喜歡哪首樂章?有個人喜好嗎?

林:我最喜愛卡爾文‧漢普頓的《風琴五踊》,因為他是我最欣賞的作曲家之一,擅長將樂器發揮至極限。此樂曲具獨特的美式風格和節奏,音樂元素變化多端,反映作曲家的創意和俏皮。

我也很滿意節目的安排, 因為最後三首樂曲——《風琴五踊》、《晨曲》和《盛放》俱由美國作曲家所寫,讓我憶起在美國的時光,聖誕節時到教堂細聽管風琴和銅管五重奏的表演,沉浸於節日歡騰的氣氛。它們將為這場演出帶來強而有力的終幕。

 
列表關閉

贊助鳴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