唱Rock的孫中山,跟穿上正經八八「中山裝」,蓄一撮鬍子的國父,十條大纜都扯唔埋。其實正確來講,搖滾的那位乃「孫日新」,是明年登上香港藝術節舞台的理想主義青年。音樂劇《日新》主創團隊傾瀉創作力量,利用鮮活的創作歷程(又稱喪改),雕塑不一樣的孫中山,角色立體,立時好睇。「我們不希望角色『角色化』,只著重佢係歷史英雄。佢係有血有肉的人。」音樂總監金培達是幫角色從2D變成3D的一員。
曲詞反映內心掙扎與盼望
創作過多齣音樂劇的金培達,向來對劇本整體邏輯,廿分重視。「雖然我唔係編劇,但係音樂劇劇本同寫甚麼歌有關,歌曲要夾到戲劇主題,我會稍為多講幾句。」他笑著補充:「好彩Sunny(陳詠燊)唔覺得我好煩。但改係有價值嘅,Sunny始終第一次寫音樂劇。大家聽完意見都會各自修改,劇本、音樂同歌詞都係一路改,幾dynamic。」金培達稱這是他歷來參與,劇本改得最犀利的音樂劇。因為疫情,創作過程非一般漫長。「我們都不喜歡趕,現在公演的timing可能是最好呢。」
今次曲詞編劇有如高手過招,但實際操作不易。音樂劇關乎用對白或歌詞推進劇情的取捨,音樂部分如何配合?「看情況,例如四大寇有首歌,講述他們四人於楊耀記,要起一個group名。看罷展演,大家都覺得這段好長,起名可以用兩句對白交代,不一定要唱四分鐘。」
後來金培達讀這段前後台詞,覺得有些內容可唱,於是抽字詞放於原本歌曲試唱幾句。「岑爺(岑偉宗)好犀利,一睇就知你搞乜鬼,知道要將對白濃縮成歌詞。」最後,歌曲變成講背景迥異的四人為何要來參加起義,歌曲盛載的內容較深邃。「起碼講到他們內心掙扎與盼望。如果只談起名,隻歌無肉,得棚骨咋。」
幾位創作人都同意《日新》非「歷史劇」。「它是一齣『成長劇』,關於coming of age,講年輕主角如何由充滿理想看世界,到懂得接受現實,學習調節。」唱好式歌頌不是此劇取向。「他有所謂犯錯的時候,但如何爬返起身才是重點。」
詼諧講 認真唱
劇作充滿陳詠燊拿手的幽默,金培達表示歌曲不用刻意諧趣。他特別提及講孫中山抱負的歌曲《新途》。「如果歌好詼諧,觀眾會捉唔實件事是否認真。人物對白詼諧,歌曲比較serious,我覺得是互相配合,才夠rich。」
既然開宗明義這非歷史劇,曲風自然不會刻意復古。「我們只有opening講翠亨村那首歌是所謂的五音調,帶一點中國風,其他歌現代感很強,包括輕度搖滾歌曲,凸顯革命的熱血與憤怒;又有偏向Swing的歌曲,配合幻想式橋段。我記得展演的演後談,有觀眾問是否可以多一點那個時代的音樂。我正正想避開,太著跡了。」
對於音樂劇,他著重觀眾能否感受歌曲餘韻。「以前我睇音樂劇離場時會哼住一些旋律,希望此劇歌曲有記憶點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