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
第51屆香港藝術節
2023.03.13

舞蹈劇場《狂人派對》 三十過後 狂舞無悔

撰文 / 陳詠恩

個人情感是私密的,但某些心理狀態卻能互通。獨立舞蹈人毛維,曾經以舞蹈劇場《當打之年》探討面對三十歲關口,那種堅強背後的脆弱;如今三十有二,他走過連番人生低潮,掙脫一身荊棘,以新作《狂人派對》以狂為題,給自己帶來一場重生的浴火,而「狂」並非指狂妄傲慢,而是一種無可再輸、搏盡無悔的覺悟。

千帆過盡 重新啟航

毛維自小精於中國舞,十七、八歲時憑全額獎學金由湖南來港,於香港演藝學院主修現代舞及編舞,畢業後在香港發展,由舞者慢慢成為編舞。看似一帆風順,但人生總是無常:近年他經歷婚姻觸礁、事業挫敗,加上一位他很敬重的前輩離世——谷底裏,他只剩下跳舞,每當獨自在排舞室內隨機播放音樂起舞,他才感覺到自己活着。

這些經歷啟發了他創作舞蹈劇場《狂人派對》:「『狂』不是說狂妄,而是沒甚麼可再輸,衝過去吧」。

舞蹈劇場對毛維來說是新嘗試,他認為《狂》的七位舞者可以有具體角色,也可以不,亦希望盡量純粹用身體來表達狀態,「語言太具象,舞蹈魅力是一種感受,透過行為來讓觀眾感受角色在經歷怎樣的情緒轉變,是行為產生意義,而非說出來」。

雖然這是一場七人之舞,但狂人最終是孤獨的,毛維剖白,奮力向前說到底都是為了證明給別人看「自己是可以的」,所以這場舞最終其實是一個人的派對。

暴力美學 直面現實殘酷

狂人之舞,伴隨着憤怒的情緒與狂暴的動作。以往毛維的舞蹈曾被形容為「暴力美學」,例如以往的表演中,舞者會被猛烈拉扯頭髮,又曾出現兩個舞者撕咬一塊血淋淋的生豬肉,「觀眾看起來我們像快死,但其實是沒事的。這過程的重點不是暴力,而是真實的反應。我要刺激觀眾視覺,他們才會思考『爲甚麽』,我會用一種好真實而殘酷的方式,激發人思考真實情況」。

這次舞蹈劇場,由陳泰然擔任戲劇構作。他說雖然未必所有觀眾都如毛維那樣,經歷過大起大跌,但他會思考:毛維的經歷會否是自己在另一個平衡時空的可能性?「大家在婚姻上面對的問題,跟現實世界有何關係?那不只是他們兩個人的事,而是整體社會狀況。現代人的生活模式如何令我們有壓力」。他認為三十歲只是表癥,最重要是作為創作人,能捉住這表徵並切入社會狀態。

列表關閉

贊助鳴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