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
第52屆香港藝術節
2023.11.21

戲劇泰斗彼得.布祿克遺作 《暴風雨計劃》尋自由意義

撰文 / 彼得.布祿克

編按:

已故戲劇大師彼得.布祿克為後世留下無數珍貴的作品。他的遺作《暴風雨計劃》改編自莎劇《暴風雨》,將於第52屆香港藝術節演出。下文乃布祿克對《暴風雨計劃》的自述,追溯其創作進程,不但指出此劇的精髓,更流露了一代宗師的真知灼見。

導演的創作源起

很久以前,我首次在斯特拉特福執導《暴風雨》,效果並不理想。我總感覺抓不住劇作的神髓。主要的難題,是在展現超自然世界時,要令人信服。我用盡所有戲劇技巧,但卻隱隱覺得走錯了方向。

後來到了1968年,我在巴黎再次執導此劇,並與世界各地演員合作。很有趣地,我以幾節場景為基礎,與大家一起重新發現,收獲超乎所望。

在伊利沙伯時代的英國,人類仍保持與大自然的連結。古老的思想仍流行,處處充滿奇思妙想。時至今日,西方演員擁有一切探索莎劇的必要元素——憤怒、政治暴力、性慾、內省。但他們卻幾乎觸摸不到超自然世界。反而對於所謂較「傳統」的民族,神明、魔法師和巫師的形象倒顯而易見。西方演員要演活不真實的角色,需要很好的演技。而對於活在充滿儀式與習俗文化國度的演員,往往能更直接而自然地理解超自然世界。

《暴風雨》是一個謎。它是一則寓言,若只從表面意思解讀,它就會失卻其深層意義。樂章須要彈奏,方能聽見其旋律;《暴風雨》也需要演出,才能讓演員和觀眾一窺真貌。

有一組詞語貫穿了整部劇:自由。與其他莎劇一樣,詞組有多重意思。就像你在一間回音室,每下回音都愈發擴大和渾圓。想要自由;艾里奧也想要自由,但兩者渴想的自由卻不相同。對普洛斯彼羅而言,自由是不能定義的。在整套劇裏,他都在尋覓自由。年輕時,他一頭鑽進書本,探索神秘法術,結果夢想成為了他的囚牢。在島上,我們或許覺得他自由了,因為他已獲得人所能及最多的魔力。但魔法師的法力並不屬於人類。人本來就不應該使烈日正午變作黑暗,或叫死人復生。

在劇本開首,普洛斯彼羅被兄弟盜取了其勳爵,於是他竭盡己力興起風暴,威力強大得把載着其兄弟的船玩弄於股掌之中。復仇吞噬了他,他卻尚未能駕馭這法力,平息內心的風暴。在劇本中段,普洛斯彼羅突然面臨放逐終結,他沒想過兩個酒鬼和一個奴隸會危及其性命。雖然他以狡黠和幽默避過一劫,但同時明白是時候要放棄他視之為手藝的法術,最重要是要徹底放棄報仇。普洛斯彼羅敞開心扉,意識到自己不能獨自找到自由,他不能永遠留在島上,必須釋放奴隸和忠心的精靈艾里爾、原諒兄弟、讓珍愛的女兒米蘭達離開並嫁予他的外侄費迪南。接着,他該問誰拿回自由?問我們所有人。

 

北方布夫劇場《暴風雨計劃》

日期:2024年3月22日至24日

地點:香港大會堂劇院

詳情:https://www.hk.artsfestival.org/tc/programme/Tempest_Project?

列表關閉

贊助鳴謝